【傳說一】救母招親
相傳在很久以前,神農架下住著一戶姓高的人家,高家有一女名玉蘭,年方十八,如花似玉。不幸的是其母重病,終日頭痛難熬。爲醫母病,她發誓:誰能醫治母病,願以身相許。有個王孫公子聽了,萬分高興,爲求玉蘭,煞費苦心,請醫送藥,然而高夫人之病仍無起色。一天深夜,玉蘭夢見一位白發老翁對她說:“若要治好母親之病,非神農架下天馬(麻)不可,天馬到來之日,便是洞房花燭之時”。玉蘭將此夢告訴了父親,父親當即張榜招取“天馬”者爲女婿。看榜的人衆多,從中走出一個英俊的青年,他叫青山,善于狩獵,熟悉山中生長天麻之處,還隨身帶有天麻.當場揭了紅榜,獻上天馬(麻)。玉蘭立即將它煎成湯,母親服下,病勢大減。青山又深入神農架,找來了天麻。高夫人服後疾病痊愈。
高家不負前約,將玉蘭許配給青山夫妻倆口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。
這段動聽的神話,揭示了天麻的妙用。天麻確能治頭痛。現代中醫學對天麻進行了深度的研究,驗證天麻有平肝、息風、祛風、定驚、除濕、止痛之功,能主治眩暈,頭痛,祛風濕,強筋骨,口歪斜,肢體麻木,小孩驚厥等症。
【傳說二】仙翁托夢
神農架是一個風景迷人又神奇的地方,傳說古時此地的宜州城裏住有一戶殷實人家,一家人不愁吃穿,只是聰明伶俐年方二八的小姐患有頭痛病,良醫多方診治概不見效。一天夜裏夫人夢見一白發長髯老者手執拂塵指點道:“要得小姐頭痛愈,神農架上神馬靈。”神農架山路崎岖,如何找到神馬?怎麽治療?兩位老人一籌莫展,索性懸榜招賢:凡能取得神馬醫好小姐病痛者,即將小女許配。有一窮苦青年獵手見後,想起也曾有仙翁入夢說:“神農架神馬治頭痛。”于是翻山越嶺、披荊斬棘、攀藤附葛進入春雪方融的陰濕林地,霎間一匹紅鬃烈馬從天而降,咆哮之聲山鳴谷應,接著鑽進土中,僅留一束紅鬃。青年獵手忙挖土尋蹤,只見拳頭大的圓形根莖一塊,形似鹦鹉之嘴,與地上紅鬃相接,他後悔沒抓住神馬,只好將根莖挖出獻給老爺。不想小姐服後,頭痛逐漸減輕,並很快痊愈,青年獵手也娶上美麗的富家小姐。
【傳說三】成人之美
古代有個姑娘叫巧芝,與常去買柚子的攤主有了感情,但攤主陳廣平小夥子是個內向的人,不會表達,巧芝姑娘覺得攤主對她沒感情,漸漸郁悶日久後就生了一種病,然後落下了一個症狀,就是頭痛,經常發,發作時感覺喉嚨裏面還有東西,好像一口氣或一口痰堵在那,很難受。到外求醫也沒好。攤主陳廣平發現了也幫助打聽,因爲他內心是喜歡這個姑娘的,所以就很想幫她治好病。結果,陳廣平打聽到葉天士是神醫,有時一味藥就能把病看好,于是找到葉天士並向他說明了姑娘的症狀,葉天士問小夥子,這姑娘是你家什麽人呀,小夥子說:目前還不是我家裏什麽人,葉天士就問:那你爲什麽這麽關心呢?小夥子回答:不瞞大夫,這姑娘是我的意中人,葉天士問:那你告訴她沒有?小夥子說:沒有。葉天士問:爲什麽?小夥子回答:我現在自己吃穿溫飽都犯愁,怎麽好意思讓姑娘跟著我受苦呢。葉天士聽完後若有所思,小夥子繼續道:這姑娘家還有個老婆婆,經常腰痛,腿不能著地,一著地就好像腿抽到麻筋一樣的,很難受。這姑娘現在是又害怕、又擔心,目前姑娘的病也越來越重了。
葉天士聽完後,便去藥櫃拿了一種藥,分成了三份,一份給老婆婆吃的,告訴他用法:每次一片到二片,用豬的脊梁骨一起炖來吃。另外一份是給巧芝姑娘吃的,用法:把藥打(磨)成粉,加點川芎裏面,開水沖服。最後一份藥,你回去將它們埋種在你的莊稼地裏。
小夥子陳廣東平就按照葉天士的叮咛,給老婆婆和巧芝姑娘服用,很快地,藥到病除,婆婆的腰也不疼了,腿也能著地行走了,姑娘的頭也不痛了,情緒也好了,身體也好了。時間一晃就是一年了,小夥子埋在地裏的藥開始長出新苗了,到了收獲季節時,小夥子便拿了藥材去找葉天士,剛好這年藥價大漲,葉天士告知小夥子將藥材拿去到藥市去賣,可以賣出好價錢,所以說,葉天士在一年前就給了小夥子一條發財之路。當時小夥子並不知道。現在知道葉天士給了他一條發財之路,好來年把喜歡的姑娘娶進門,非常感動。之後,小夥子擴大了種植,成了真正的藥農並成功地娶了姑娘。
【傳說四】孝子求醫
從前,山林裏住著一家四口,夫妻倆生有一兒一女。
一日,丈夫進老林放山,遇上了老虎,險些命喪虎口。幸得逃生,卻受了驚嚇:時常抽搐、暈厥、不省人事。
妻子情急之下,得了半身不遂,癱瘓炕上。
兩個不滿十歲的兄妹,承擔起了伺候父母的義務。兄妹二人對父母非常孝敬。大兩歲的哥哥更加懂事,他一心想尋名醫妙藥爲父母治病。
哥哥讓妹妹照看父母,自己拿上父親挖的三棵人參,賣了兩棵小的做路費,一棵大的隨身攜帶留用。他瞞著父母,向妹妹叮囑了一番,便走出家門,四處去求醫尋藥。
男孩攀過一座又一座山,翻過一道又一道嶺。遇到豺狼他爬上高樹,碰見虎豹他藏身密林。鞋踏破了,他幹脆扔掉,光著腳走。腳掌磨磨出了血泡,又癢又痛,他頑強忍住。遭了不知多少次災難,走了不知多少個日夜,終于在一座高聳入雲的大山裏,遇見了一位相貌不凡的道翁。只見道翁白發銀須、身著鶴氅,手持拂塵來到他面前。
少年喜出望外,連忙跪倒在道翁面前。
道翁伸手將他扶起,問有何事相求。
少年把父母病況告知道翁,向道翁請教醫治此病的良方妙藥。
道翁搖頭不語。
少年再次跪下,獻出那棵大人參,眼裏淚流不止。
道翁大爲感動,伸手將少年扶起,言道:“難得你這片孝心,你手中的人參乃是難得的大補之藥,留著拿回家給你父母補身子用吧!”
言罷,口中念念有詞,將手中的拂塵向空中一拂,天上隨即射下一支“赤箭”,插入林地。
瞬間,“赤箭”周圍象雨後春筍,長出數十支“赤箭”。
道翁手指“赤箭”,慈祥地對少年說:“這赤箭生的莖塊就能治你父母的病,快挖了趕緊回家去吧!”說罷,道翁駕五彩祥雲,騰空而去。
少年朝天空叩頭拜了幾拜,挖了幾株“赤箭”,脫下上衣把莖塊包了,急忙踏上歸途。
趕回家中,他和妹妹將赤箭莖塊洗淨,煮了給父母服用,果然靈驗,藥到病除。他又把那棵大人參用山泉水煮了,熬湯給父母喝。這樣,雙管齊下,連治帶補,父母的身體很快健壯起來。
從此,一家四口,又過上了象以前那樣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。
【傳說五】天馬化泥治沈疴
從前有一家,兩夫婦和一個女兒,男耕女織,生活得不錯。一年,女主人得了病,頭疼,面容憔悴,飯食大減,請了醫生也沒治好。女兒想了個法子,貼出“誰能治好我媽的病,我就嫁給他”的告示。當晚,女兒做了個夢,夢見一老人誇她盡孝心,讓她記住:“天馬到來日,洞房花燭時”。女兒尚不知其意,恰好有個年輕人看到了告示,又知山上有不少草藥,便動了心思。他也夢見一個老人告訴他“天馬到來日,洞房花燭時”。又叫他快去山上挖藥,爲女兒媽媽治好病,完成姻緣。于是他立即上山去找“天馬”,東找西尋,終于在一棵大樹下陰濕處看見一種草,單莖直立,赤黃色,葉子小而多,上部開了不少小花,挖挖地下,見有個塊狀東西,他想莫非這就是“天馬”了。于是急急挖了地下的塊狀物,帶回送到那女兒的家,說這藥叫天馬,能治好你媽的病。女兒見到年輕人一驚,夢中老人講得天馬恐怕就是這東西了。于是謝了年輕人,將天馬煎熬,讓母親服用。幾次下來,母親的病果然好了,一家人歡喜,女兒也與那青年結爲夫婦。
自那以後,他用這天馬爲鄉裏許多頭痛的人治療,都收到很好的療效。人們從此視天馬爲神藥,久而久之,就把“天馬”叫成“天麻”了。
【傳說六】神醫送藥
在很古的時候,昭通彜良小草壩悶山坪的密林深處有一個村子,住著幾十戶人家,男耕女織,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。這一年,村子裏突然流行起一種奇怪的疾病。這種病一旦纏身,頭痛得像裂開來,嚴重時就會四肢抽搐,半身癱瘓。村裏的鄉親到處求醫吃藥,但都不見效果。
村裏有個小夥子名叫天生,他平時弄點草藥給鄉親們治治頭痛腦熱。他見鄉親們被病疫折磨而自己又束手無策,心中十分難受,就決心出門訪求名醫,尋找治療這種病的藥物和方法。
天生聽說滴翠峽有一個神醫能治療這種病,于是帶了幹糧,日夜兼程,向滴翠峽進發。滴翠峽是山中一個大峽谷,四周崇山峻嶺環繞,人迹稀少,到哪裏去尋找神醫呢?天生並不灰心,走遍每一道山坡,終于在一片樹林中遇到一位砍柴的老漢。天生向老人打聽神醫住在什麽地方,老漢打量了天生一下,說神醫這幾天到鐵棺峽去了,讓天生到那裏去尋找他。
天生拜別了老漢,又急急忙忙地向鐵棺峽趕去。一路上山道崎岖,奇峰插雲,天生曆盡千辛萬苦,終于來到了鐵棺峽。沒想到剛登上山頂,天生就感到頭暈目眩,一頭栽到地上,四肢抽搐,什麽也不知道了。
天生醒來時,發現自己睡在一間茅屋中,頭也不痛了,四肢也不再抽搐。他起身打量茅屋裏的東西,發現桌子上堆著一些像馬鈴薯一樣的植物塊莖。正在這時,屋外走進來一位老人,手中端著一碗藥,讓天生喝下。天生一看,這位老人正是在滴翠峽遇到的那位打柴老人。他剛想開口說話,老人笑哈哈地攔住他,告訴天生,他生的病和村裏百姓的病一樣,要靠一種藥材醫治。藥材已准備好,就放在桌子上,讓天生病好後帶回村子。
天生趕緊起身下床,向老人恭恭敬敬地叩了一個頭,感謝老人的救命大恩。老人接著告訴天生,藥如果吃不完,就把它藏在不顯眼的爛樹葉裏,它就會永遠用不完。說罷這些,老人轉身就不見了。
天生知道遇到的老人就是神醫,他的藥材是天賜之物。天生把藥材放在口袋裏,背在肩上就回村裏去了。
回到村裏,天生把藥材熬了一大鍋,讓生病的鄉親們喝下,鄉親們的病逐漸好了。天生把剩下的藥藏在背陰處的爛樹葉中,從此,這藥材就一年年地繁殖下來。
爲了紀念神醫送的藥材,鄉親們說這是天賜之物,又專治頭暈目眩,半身麻痹癱瘓,就把這種藥材叫做天麻了。
【傳說七】少年托夢
傳說古時在貴州西部的仙姑峰下,有座村寨,寨中有對母子相依爲命,他們在山坳地裏種植苞谷、地瓜、小米等,風調雨順時還能勉強糊口。兒子年已16歲,長得十分英俊,並跟後山一位老獵人學了一身狩獵的好功夫。
那時,山裏出現有一群野豬,它們啃地瓜、嚼玉米、撅小米,專門糟蹋莊稼。獵戶們曾組織起來去獵捕,但收效甚微,甚至反遭野豬的傷害,後山的老獵人也因此受了重傷。他臨終時叮囑少年要爲民除害,並交給少年一筒雕翎箭和一副強弩。
少年的母親因莊稼被毀,連氣帶急,又犯了“頭痛眩暈症”的老毛病。然而她卻對整日服侍她的兒子說:“孩子,你去吧,爲民除害要緊。”少年不敢違抗母命,只得帶上幹糧,背上弩箭,和鄉親們上山去了。他一連在山上追捕了七七四十九天,射殺了四十九頭野豬,最後碰到了一頭野豬王。只見它龐大如虎,毛似鋼針,皮堅如盔甲,一對獠牙鋒利如刀刃。衆獵人不安地對少年說,傷害衆多獵手的就是這狡猾而又凶狠的野豬。少年挺身而出,他連射三箭,但都被那野豬堅硬硬的毛皮反彈到空中,爾後又插落到土中。被惹怒了的野豬王怪嚎一聲,低頭撒蹄朝少年猛撞過來,少年猝不及防,被撞翻在地,野豬的一對獠牙紮進了他的胸膛……,少年一聲怒吼,拼著最後的力氣,將一支弩箭射穿了野豬王的心髒。
野豬王死了,少年也英勇地犧牲了。人們含淚將他葬在青杠林中,把他的弩箭插在墳前。奇怪的是,第二年,這些弩箭都長成了一支支開著壺形花朵的植物。少年又托夢告訴母親,今年立冬,去他墳前挖這種植物的塊根,用老母雞炖爛吃,這多年頭痛眩暈的老毛病會立時見好。說來也奇,老母親照夢境中兒子所說的話做了,疾病果然痊愈了,身體也健壯起來。此事一傳十,十傳百,很多人便來討教這味草藥和單方。少年的母親就領衆人去兒子墳前,挖出草藥給大家看,由于大家都不知這藥之名,而這草藥又形似一支帶血的箭插在地上,故被人稱爲“赤箭”,由此,少年和他母親居住過的村寨也被人們叫爲“赤箭寨”。
【傳說八】斑鸠銜草
傳說,古時候有一家身居深山務農的父子倆,父親因頭暈而臥于床。一天,兒子上山牧羊,聽到樹上有斑鸠叫聲,他爬樹抓了兩只斑鸠,疾風驟起,飛砂蔽天,遍地樹木搖擺,唯見天麻草巍然不動,斑鸠銜住天麻才未被風吹走。于是牧童得到啓發,挖了幾株天麻,回家後將斑鸠與天麻同煮給他父親吃了。次日,父親的頭暈症狀大有好轉,又令其子上山挖天麻,但未尋著斑鸠,就取鴿代之,煮食後,頭暈病也很快就痊愈了。
【傳說九】曹操與天麻
據傳,“天麻童子雞”與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曹操還有一段緣由,故事是這樣的。曹操患有偏頭風,偶遇風寒暑熱,頭痛劇烈,坐臥不安。請來神醫華佗,一般針藥全然無效,華佗提出開顱剖治,曹操大怒,以爲華佗要暗害于他,于是將一代名醫華佗治罪。但他的頭疼並未好轉,只好傳話給文武百官,說偏頭痛要治,但一不開刀,二不針刺,三要藥不苦、味還要可口。有一位幕僚打聽到樟樹藥業興盛,名醫雲集,民間單方獨特。因而他走訪了樟樹閤皂山,來到樟樹坪上街。隨著滿街飄蕩藥香,邁進一家前店後坊的藥店,看見一位坐堂郎中,白發童顔,雙目有神,正逐個爲病人切脈開藥方。于是這位幕僚以病人的身份候診。當輪到他時,這位老中醫邊切脈邊問“你哪裏不適?”回答道:“頭痛”。老中醫仔細觀察來人面容,再換一只手切脈,搖搖頭:“不對,先生並無頭疾,而有腎虛之症。”這位幕僚立即起身,深深向老中醫一揖說:“神醫,神醫!樟樹中醫中藥名不虛傳。老先生,實話相告,我確無頭疾,這次是爲我家主人請醫問藥。”老中醫說:“你家主人患有何疾?有何症狀?”幕僚回答說:“我家主人患有偏頭風,一遇風寒暑熱即頭痛難忍。可他非常固執,要求一不開刀,二不針刺,三要藥不苦,味還要可口,請老先生出高招,妙手回春。”老中醫聽罷,手捋銀須沈思片刻說:“這也不難,我開一張藥膳處方,請你家主人服用,即可奏效。”說罷,草書處方一紙,交給這位幕僚。他展紙一觀,上寫“天麻童子雞”,幕僚一看拍手稱妙,說:“此方用藥不苦,味道鮮美,不知其療效如何?”老中醫說:“其功效補虛益氣,補腦益智……你家主人可隔三天服用一劑,一定有效。”幕僚聽罷,叩謝老中醫,並賞白銀五十兩,說:“若見功效,定當重金厚報。”說罷告辭而去。曹操服用此方後,確有功效,讓人爲老中醫送去绫羅綢緞,黃金白銀以示謝意。